尊龙官方网站首页

HARBIN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新闻中心
MORE +
Scroll Down

29

2019

-

08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生长

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的都市地铁线路……一次次验证了科技进步发生的巨大缔造力 。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科技生长突飞猛进 ,科技创新格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地下空间、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型庞大索膜结构、绿色施工等领域的技术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


 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的都市地铁线路……一次次验证了科技进步发生的巨大缔造力 。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科技生长突飞猛进 ,科技创新格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地下空间、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型庞大索膜结构、绿色施工等领域的技术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

从肩扛手抬到世界领先

  新中国建立之初 ,我国物资匮乏、生产条件落后 ,工程建设主要靠肩扛手抬 。随着工程建设技术的不停进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批新型技术投入建设应用 。如浙江人民体育馆屋盖接纳椭圆平面的双曲抛物面索网 ,首都体育馆屋盖结构接纳双向正交斜放钢网架 ,在其时均属全国首创 。

  1982年 ,深圳国贸大厦建设刷新了其时国际上单层最大面积滑模技术乐成应用的纪录 ,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这一时期 ,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科研院所和高校连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要害技术攻关 ,攻克了结构宁静与抗震、防火、抗风雪灾害、超高层及大跨建筑施工等重大技术难题 。今后 ,又鼎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质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连续3次宣布和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 ,组织开展绿色施工科技示范事情 。

  在政府的推动下 ,建筑业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新型质料 ,结合国内实际不停推进自主创新 。目前 ,我国工程建造技术和装备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部门国际领先 ,并实现了BIM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和尺度体系 。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生长全局的核心位置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生长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工程建设技术不停生长进步 ,特别是绿色建造技术和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的研发和应用快速生长 。

  “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接纳了先进的智慧建造技术 ,所有建造资源和活动都实现了数字化 。通过应用国内最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 ,实现了工业化建造 ,钢结构?榛ㄖ啥鹊酱85%、精度到达了毫米级 ,建成了包罗“无人”酒店、“无人”超市在内的智慧园区 ,打造了“雄安品质” 。

  从肩扛手抬到“深圳速度” ,再到“雄安品质” ,我国工程建设不停迈出新法式 ,跨上新台阶 。新中国建立以来 ,一代代工程科技人员 ,传承“工匠精神” ,用智慧、心血与汗水 ,缔造了一项项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重大工程 ,彰显了大国风范和大国气度 。与此同时 ,我国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2018年 ,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704.7万人 ,是1999年同类型人数的11.5倍 ,年均增长13.7%;工程技术人员占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2.7% ,比1999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 。

科技进步托起超级工程

  早年间的攀枝花市体育馆预应力网壳屋盖 ,后来的北京奥运羽毛球馆工程最大跨度93米的弦支穹顶结构 ,其设计施工难度都分别到达了其时的世界之最 。

  目前 ,建筑施工技术已不行同日而语 。绿色建造技术得到鼎力推广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木混合结构和钢结构建筑不停加快生长 ,尺度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相继应用 ,智能化技术产物逐步在建筑中应用普及 。此外 ,软土地基处置技术、超深地下空间开发技术、新型模架技术、超高层结构施工技术和庞大大跨度空间建筑建造技术实力增强 。施工装备不停更新换代 ,新型建筑质料不停涌现 ,施工工艺不停革新 ,建造技术日新月异 。在“天眼”、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当今世界领先的建造技术 ,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 。

  超高层建造技术不停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首创的“空中造楼机”智能化施工装备 ,取得了微凸支点的多塔机整体廻转集成平台、磁力缓降逃生系统、一梯多笼循环电梯等一系列装备的重大突破 ,在武汉绿地中心、北京中国尊等地标建筑中乐成应用后 ,提高工效30%以上 。广州新电视塔主体结构全部接纳高强钢 ,总重不到5万吨 ,外筒约莫3万吨 ,攻克了焊接量大、高空作业、三维精度控制世界级施工技术三浩劫题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 ,是世界上首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重达85万吨的单体建筑 ,在基坑深31米的巨大空间里 ,没有使用水平偏向的支撑 ,全部接纳环梁支撑 。我国超高层建造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超高层建造领域牢牢占据制高点 。

  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实现新跨越 ,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离岸深水港建设要害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已经到达了世界领先水平 。3D打印技术、施工机器人从梦想酿成现实 。盾构技术已实现国产化 ,打破了国外垄断 ,部门技术国际领先 。

  2018年 ,我国自主制造的盾构机销量到达650台 。据统计 ,全国地铁工程中使用的盾构机有600余台 ,加上在都市市政管网、越江隧道及煤炭、公路、引水、铁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保有量近3000台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盾构机研发、制造、销售和使用国 。

  桥梁、隧道、口岸的建设也是科技创新施展的舞台 。从20世纪60年代的南京长江大桥、革新开放后在长江上建造的多座大桥 ,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等 ,中国桥梁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尤其是大跨悬索斜拉桥梁、深水庞大桥梁、高墩大跨桥梁技术已到达世界先进水平 。隧道工程从山岭隧道生长到跨江穿江越海隧道 ,从修建一般地域隧道到修建高原冻土、庞大地质隧道 ,从以人工施工到以机械化智能建造 ,建造长度不停刷新纪录 ,长大隧道、黄土隧道、浅埋暗挖等技术已世界领先 。

  我国都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与速度 ,令世界瞩目 。目前 ,我国地铁建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北京地铁一号线的“明挖法”开始 ,“盖挖法”、“暗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冻结法”、“装配式法”等一系列建造新技术不停涌现 。

  工程机械制造行业蓬勃生长 。我国自主研发的86米长钢制臂架泵车 ,被誉为“世界泵王” ,以此为代表的多项工程机械制造技术世界领先 。我国工程机械业务营收全球份额 ,从2004年的2.7%提升至2019年的16% ,逾越了制造强国瑞典和德国 。

  一次次历史性的创举 ,一批批超级工程的建成 ,有力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实力与辉煌 。展望新时代 ,广大科技工程建设者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 ,用科技破解生长难题 ,助力建筑业高质量生长 。

网站地图